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法律论文 → 文章正文

    王林现象反思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7-09-03 16:10:29

      依据我亲手设计做的这些实验的结果,从1984年起,我第一个在全国会议上和上向界和社会提出我的学术观点:大师们没有神功异能,发“外气”形式治病对部分人有效的原因仅是心理暗示。利用心理暗示,任何人都可以重复出“”的效果。我于1987年在《武魂》第2期发表《“外气”发放之我见》文章、1988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院报发表《对“外气”浪潮的反思》、《再论“外气”》等文章、在1988年第五期《医学与哲学》上发表《学领域中科学与的较量——“外气”实质初评》文章。并在这一阶段提出“伪”概念,为其下了定义——打着旗号,用虚幻臆断思辨演绎的内容作理论,实践上经不起科学验证的一类行为都叫做伪。除“”治病外,什么硬、轻功、电、减肥、信息等等都属于伪。

      《健康报》于1989年 1月开始连续发表我评论“外气”的文章,并开展对“外气”实质的学术争鸣。紧接着《中国体育报》和《法律与生活》也连续发表了我一系列系统“外气”的文章。此外,我约同健康报记者亲自去大学化学系和生物系,调查严新在那里的实验,被告知严新的实验方法存在严重问题,结果不可信。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证明“外气”存在的实验在方上经不住科学检验。“外气”论至今拿不出一例符合科学规范过硬的实验事实来证明“外气”具有物质性。将未被科学实验证明的内容当做科学大肆传向社会,制造轰动效应的作法是极端错误的,是对社会的犯罪,是伪泛滥和“”等产生的重要原因。

      《中国中医药年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的每年一部最重要的权威著作,主要内容是对前一年全国中医药新进展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在其1990年卷中总结1989年全国“外气”实质的讨论条目中写到:“近年来,‘外气疗法’已成为界的热门话题。这场讨论的发难者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室的。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并接受了《健康报》记者玲的采访,认为‘外气’效应的实质是心理暗示。”

      我这种观点的直接作用,就是把受大众的伪大师从神的地位给拉下来回归到普通人地位,并且直接影响了大师的财。在长期以来“外气”一统天下、甚嚣尘上的大背景中,突然出现大唱反调的现象,虽然我人少,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不仅引起领域的极大震动,而且一些持有相同观点的人士(以采访过我并接受了我观点的新闻记者为主)也不断发表文章伪,并逐渐形成这些人士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室定期进行交流商讨情况的。从1987年开始,逐渐形成了一个由我们专业人员和各大新闻媒介记者为主的反击伪的团队。大家互相交流信息和密切配合,在各自联手那些江湖伪大师。这些活动当时在帮助社会大众头脑,正确认识,提高识别伪的能力,避免上当和出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