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农林|自然 → 文章正文

    农业信息化“排头兵”——记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研究创新团队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7-09-15 11:09:15

      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研究创新团队,是在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麦栽培研究室计算机农业应用课题组基础上,经过多次跨越而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本领域特色鲜明、领先优势明显的一支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发队伍。

      从1991年至今,该团队凝聚了一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科研人员由3人发展到300人,形成了以40多位具有科学创新和较高学术水平科研为主体的研究创新群体,在农业智能系统、精准农业技术与装备、数字农业测控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形成了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能力和服务能力,团队获得20102011年度中华农业科技优秀创新团队。

      目前,该团队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360篇,出版学术专著24部,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200多人,获得国家专利172项、软件登记562项,获得国家和市自主创新产品12个,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励共3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3项,研究在全国近30个省市得到广泛应用,推广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1991年,团队创始人赵春江博士所在的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麦栽培研究室承担市重点攻关项目“小麦生产管理专家系统的研究”。1996年,团队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农学的有机结合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在作物生产管理专家系统研究上取得重要技术突破,研究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年,团队得到国家863计划支持,开展“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实施两年后,科技部高新司和国家863计划计算机主题专家组于1998年召开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工作汇报会,专家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市领导对团队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此次会议上,赵春江提出建立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机构的,得到了市科委和市领导的认可。1999年,市正式批准依托市农林科学院成立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团队发展的第一次跨越专业机构创建。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为团队人才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团队人数迅速发展到60多人,平均年龄32岁,80%以上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50%的人员具有计算机和农学相结合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初步形成了一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求实创新、勇于拼搏的高素质创新团队。

      2001年,经科技部批准,在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针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进行农业信息技术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不断推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农业信息技术系列新产品。

    [1] [2] [3] [4]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