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文章正文

    现代化经济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新的里程碑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8-06-18 23:41:44

      从生产方式的演进方向来看,要通过多种途径优化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配置。改善产业结构,处理好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在产业间的配置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以实体经济、现代金融、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在这其中,需要着重处理好实体经济与现代金融、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两对关系。一方面,需要在实体经济部门和虚拟经济部门合理配置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既要鼓励现代金融业态发展,又要金融风险,金融稳定,并推动更多的资源进入实体经济,夯实国民经济基础。另一方面,需要把握好科技创新和劳动就业的辩证关系,既要促进资源流向高技术含量、高投入产出效率的研发领域,但又不能因此弱化劳动就业工作,可通过发展“高质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两者关系。

      统筹城乡关系,处理好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配置问题。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分割的城乡二元结构转变为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流动,是这一过程中不可逆转的事实,而生产资料伴随着劳动力向城市无序流动,必然造成农村的凋敝。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仅是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过程,同时也应推动特定生产资料向农村流动,特别是需要鼓励技术、农业人才和资金向农村流动,与此同时落实土地集体所有制和规模化经营,在更高层面上整合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全面推动农村振兴。

      协调区域发展,处理好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在区域之间的配置问题。区域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空间载体,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都需要在区域上落地才能展开生产活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本质上也是一个现代化的区域发展布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从早期的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到2010年后涉及所有省份的各种经济区划和区域战略,“十三五”时期,我国着重打造京津冀大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大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融经济、政治、文化为一体的首都特区,而长江经济带则是要建设成为经济发展和生态并重的跨区域协调经济带。

      推动全面,处理好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在国内和国外的配置问题。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的经济体系,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应在国内国外协调配置。响应“一带一”,不仅仅是要把国内产能过剩、缺乏资源的产业向“一带一”国家转移,更重要的是推动人才、技术和资金走出去,实现全球视野的最优配置,创造双赢的投资局面,引领世界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

      从生产关系的径来看,要继续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加强公有制经济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积极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必须毫不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公有制经济控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提供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和战略性高新技术,能够有效地和发展社会整体利益。与此同时,必须毫不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通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调动各类经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竞争性的市场,积极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作者:王立胜 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本文由325棋牌 (www.325games.com)整理发布 推荐阅读325游戏 (www.325qp.net)

    上一页  [1] [2] [3] [4] [5]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