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文章正文

    红楼梦》隐含的两个经济学原理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8-09-19 06:23:56

      通常情况下,经济繁荣时期,储蓄的增加能有助于减轻社会通货膨胀压力,是有利的;而在经济萧条时期,消费的减少会使国民收入成倍减少,从而使经济进一步恶化。所以在经济萧条时期,总会增加财政支出,鼓励消费,来经济颓势。国家如此,作为一个庞杂府邸经济实体的贾府也是如此。

      众所周知,如果消费超过收入,就没有余钱可以储蓄,也就无法积累资金,最终只能过贫穷的生活。所以,多半时候我们会为储蓄而吝啬、小气。经济学上的这一“节约悖论”在《红楼梦》中的贾府,被一个人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个人就是贾母。《红楼梦》第一百零八回,写贾府被抄家后,一个个垂头丧气,没精打采。该吃的不吃,该玩的不玩,该买的不买。这还得了?贾母看不下去了。她发表意见了:“如今这样的日子我也罢了,你们年轻轻儿的还了得?”贾母尤其对一府的财经总管王熙凤的表现不满意,说“凤丫头也见过些事,很不该略见些风波就改了样子,他若这样没见识,也就是小器了。”贾母不光深谙过度节约不是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而且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府上被抄没后,秋天对应的五行经济特别紧张,正赶上薛宝钗(此时她已经和贾宝玉拜堂成亲了)过生日,贾母二话不说,马上从自己多年的积蓄里拿出一百两银子为宝钗过生日,叫来众人照样和先前一样笑一笑,乐一乐。

      对于贾母的这种见解和举动,人们多从“重拾”的角度加以阐释和解读,从一个长辈对儿孙们的关怀、打气的心理因素来分析评价,其实这里面蕴含着一个朴素的经济学原理。按现代经济学的解释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基于对未来的担忧,会选择更多的储蓄进而减少消费。可是如果所有人都减少消费的话,社会整体经济就会陷入愈发不景气的恶性循环中。洞察这一悖论状况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就指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消费就是美德,储蓄就是。这话被实践证明是很有道理的。通常情况下,经济繁荣时期,储蓄的增加能有助于减轻社会通货膨胀压力,是有利的;而在经济萧条时期,消费的减少会使国民收入成倍减少,从而使经济进一步恶化。所以在经济萧条时期,总会增加财政支出,鼓励消费,来经济颓势。国家如此,作为一个庞杂府邸经济实体的贾府也是如此。

      《红楼梦》通篇还贯穿着一个慈善经济的“马太效应”原理。关于这一点,贾府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还没能从深层次上把握,以致将“慈善”变味为“显富”,最终害了一府众人。和大多数富贵门第一样,贾府也是乐善好施的。见到穷人便施舍,凡遇到大日子、纪念性的日子,便四处布施。刘姥姥是离府里不远的乡野老妇,她因为生计困难,上门来攀亲、打秋风。这下倒好,府里又是拿钱、又是给物,刘姥姥满载而归后逢人便说贾府的“富有”。贾府“拔根寒毛也比我们的腰粗”,便是刘姥姥这些穷苦人们对贾府的结论;还有,过端午节,一府众人去清虚观打“平安醮”,见人便撒钱,连人也沾光得利,让市面上的人对贾府之富好生联想。贾府在坐实了“富可敌国”的名声后,终于让江洋大盗给盯上了,被一空。

    [1] [2]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