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医|西医 → 文章正文

    【时代楷模】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逸平:为做新药“再战一回”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9-05-30 13:01:53

      1993年,正当30岁的王逸平攀登科学高峰之际,不幸被确诊患有Crohn’s(克罗恩)病。同年手术,切除掉一米多长小肠。学医的王逸平非常清楚,克罗恩病目前无愈,只能靠药物控制,他的健康从此只会越来越恶化。要追逐人生梦想,就要与病魔、与时间赛跑。

      多年来,为了节约时间,王逸平总是自己给自己看病,在办公室冰箱里常备药品,连针也自己打,自己记录病情。在王逸平手写的《Crohn’s病程记录》中,清晰地记载着他的病情反复发作,不断加重,多次出现营养不良、贫血、大量便血、疼痛导致的昏迷等情况。他的体重常年只有100斤左右。

      但是,在同肖涵结婚事们眼里,王逸平却是个“拼命三郎”。如果不出差,他每天早上7点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晚上点钟下班属于正常,常常要工作到深夜11点多钟,周末也经常来单位加班。

      由于多喝水容易腹泻,王逸平就很少喝水,因此得了肾结石。有一次开会,肾结石发作,他疼得只能横躺在会议室的凳子上。还有一次,他和同事去汉堡出差,第二天疾病发作,尿血、腹痛。疼痛难耐时,他将自己泡在浴缸的热水中缓解。

      几乎每天,病魔都在着王逸平的身体,却从未打消过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他经常提及自己的“3万论”。他说:“多数人的生命最多只有3万天。其中除了吃饭睡觉,真正能用来工作的有效时间只有1万天,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些有意义的事。”

      他心中最有意义的事就是新药研发。从30岁到55岁,长达25年时间里,王逸平是在与疾病漫长的斗争中度过的,也是在为解除大众疾病研发新药的探索中度过的。他以羸弱之躯,先后承担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部“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专项、科技部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中科院重大专项等研究任务。

      在与病魔的25年中,王逸平争分夺秒地想跑赢病魔,每次被病痛击倒,他都一次次坚强地站起来。他在一次给药物所毕业生中讲到,无论在人生还是科研的道上,困难总是不计其数,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再战一个回合”——能够“再战一个回合”的人,是不会被打垮的。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是我国新药研发的国家队。其前身是创建于1932年的“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在我国新药研发史上留下过许多辉煌纪录——它是青蒿素最终研制成抗疟药物蒿甲醚的诞生地,也曾研制出美国唯一仿制中国的原创药物重金属解毒剂二巯基丁二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