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文章正文

    经济学人书架|经济思想就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20-04-22 11:11:00
      经济学是一个不断演变的概念。例如法国学者季德的《经济学说史》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时就有中译,影响很大。书中有一节讨论托尔斯泰与罗斯金,今天读者一定觉得异常古怪。今日恐怕再不会有经济学家认真钻研托尔斯泰了吧。可这就是百余年前学界对于经济学的主流认识。在这段时间里,足够把一大群人剔除出经济学行列了。

      阅读经济学的经典,大略有两种读法。一种由后往前读,一种由前往后读,可能前者更适合初学者。因为现代人多半已读过一些经济学基础理论,如曼昆《经济学原理》或萨缪尔森《经济学》。这些教科书结构清晰,用供给-需求分析给读者一个最基本的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并涉及了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在这个抽象分析的基础上,读者可以往前追溯,慢慢补充思想细节。直接阅读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与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就是一法,这两本书分别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源头。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萨缪尔森《经济学》之前最重要的教科书,直到1950年以后,仍有不少大学以此作为教科书。此书共有六篇,外加十二篇附录。最前两篇涉及方和一些基础定义,用意很深,却不好读。而第三至第五篇,大致对应于现代微观经济学,相对容易理解。而第六篇又是马歇尔独有的分配理论,也不好理解。读者可以先从中部熟悉的内容读起,然后阅读最前和最后的方分析,反复比照,最终对马歇尔的分析体系有一个完整认识。

      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又是一本自成体系的大书。此书主要思想形成于1929-1933的美国大萧条背景下,直接挑战当时的主流思想即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这才慢慢形成自己的框架。所以打开《通论》,第一篇里就直指新古典经济学之不足,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只适用于特殊情形,而本书所论才是一般(general)情形,这正是《通论》书名的由来。所以,阅读《通论》要时时注意与新古典经济学相比较,才能体会凯恩斯的良苦用心。

      这两本书虽然难读,但有今日经济学教科书的辅助,终有一些线索可寻。读完马歇尔与凯恩斯之后,如要再进一步,则可继续往前阅读李嘉图的《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直至斯密《国富论》。这些早期经典与今天的差异更大。在一些思想史研究者看来,1870年前后,欧洲发生了一场“边际”。我们所接触的马歇尔、凯恩斯直到今日的经济学,都是边际之后的产物。这场边际把价值、分配等问题从经济学的核心议题中抹去,只从个人主义出发讨论,这才有了今天的经济学模样。而要钻研早期经济学经典,则必须重新面对价值、分配等议题,现有的经济学认识框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