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文章正文

    双11的前奏电商运用经济学原理让你无从抵抗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20-04-22 11:11:06

      而淘宝早就让网络平品价格低(其实未必真便宜)的印象先入为主,对于平台用户来说网络采购已经成为优先选择。但商家也可能以此为掩护偷偷涨价,但用户却因为方便和习惯继续网购。

      所谓代表性偏差,是指这样一种认知倾向:人们通常以两个事物的相似性为依据,通过一个事件的相关数据和信息评估另一个事件(在电商平台买过便宜的商品就以为电商平品普遍便宜),虽然变量之间的相关信息能提高预测者的信心,但对于预测的精度却并无益处。

      除了平台的优惠外,还需要把这个信息传达给用户。拼多多用了拼团的模式,淘集集更大胆,分享的链接有实质性采购之后,分享者可以免费获得分享链接中的商品。

      经济学家Daniel Hamermesh(没获诺贝尔经济学)有一个“上瘾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策略:过往从事某项活动的基数越大,之后每一个新的序列以重复同一项活动时,获得的边际效用就越多。

      也就是说,补贴的次数越多,越会让用户觉得值,从而无法脱离平台;当然负效用就是不打折可能就引不起用户的购买。

      塞勒的“损失厌恶”就解释了折扣券对用户的吸引力,折扣本身可能对用户吸引力没那么大,但领取的折扣券会被当作收益纳入“心理账户”;一旦进入这个状态,基于对损失的厌恶就会激起购买,并且认为花出去的钱值得。

      京东和拼多多都喜欢给券,而且都把大头给了iPhone(使得iPhone有超越其他手机的巨大优势)。拼多多甚至拿出100亿来补贴,用户的潜意识就会觉得100亿与自己有关。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赫伯特·西蒙认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也就是说,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谁能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谁就可以获得最大的未来商业利益。

      在网络时代的注意力就如同苏引华说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占领客户的时间,谁能让客户花时间在你身上,谁就能创造财富”。

      对目前来看,谁的App流量越大,提高成交额的概率越高;谁的App单客停留时间越长,转换的概率越高——所以,目前都拼命推高MAU、DAU。

      比如618、造物节、双11等。对于这个做法,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塞勒有个精准的描述——“心理账户”。

      赛勒提出,人们不仅会对生活用品进行分类,对于钱和资产,人们也会在头脑中建立各种各样的账户,来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这种做法经常是在不经意间完成的,因此人们通常感觉不到“心理账户”的存在,但是“心理账户”却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消费决策。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