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文章正文

    深化金融学研究与金融学科建设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9-02-16 11:17:49

      曾康霖在书中提出了中国金融学科建设与现代金融学科的衔接和包容,并强调研究宏观金融要以微观金融为基础,研究微观金融要以宏观金融为导向。在“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这一常规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实际的发展,与时俱进地提出:“金融与经济的关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早已超越了传统金融对经济的从属性、被动性地位,呈现出发展的趋势。指出金融与经济的分离,是指金融自身的存在、活动、发展和演化并非以实体经济为依托,有其自身的特定形式和规律性。”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商品交易的理论,诠释了用来“炒”的房地产经济为什么是虚拟经济。基于对中国实际的观察和思考,他还提出:国家资本结构与企业资本结构由于含义不同、考察的目标不同,二者不能简单地联系、类比。一国央行发行供给的货币和以本币发行的国债是否都视为国家股权,必须从货币的性质和供给机制开始考察。衡量一国最优资本结构应从评析国家主权资产负债表着手,其标准有两点:首先是一国的资本结构要与该国的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紧密联系起来评价;二是一国最优资本结构要求在避免国家破产的风险与避免增加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这二者之间达到平衡。

      曾康霖在书中强调,对前沿问题的研究要紧密联系实际,同时要持续地集中地对某一个方面进行客观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站在学科前沿角度,他多次赴杭州等地调研互联网发展情况,着重对网络银行、互联网金融以及互联网的、功能定位和科学价值进行了多重考察与论证,不断深化了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从而指出互联网金融既是一种连接技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互联网金融的社会基础是中产阶级的形成,核心领域是众筹,有效运作的基础是信息的真实透明。

      曾康霖关注,研究“穷人的经济学”,对扶贫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研究,已逐步被人们接受,并得到社会赞誉。在国内,曾康霖在2004年首先提出扶贫金融的概念,在系统性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写出了“三论”扶贫性金融。他提出,按照扶贫金融的需求主体,我国的扶贫金融运作模式可以分为家庭运作模式、行业运作模式和地区运作模式。他多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扶贫性金融,完善包括扶贫性金融在内的金融体系架构。针对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问题,曾康霖在实地调研了云南富滇银行与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共同设立的扶贫贷款项目后,分析指出商业银行在精准扶贫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并认为精准扶贫需“以人为本”,扶贫要先扶志,需把传统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