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政|管理 → 文章正文

    包政:什么是企业?什么是管理?什么是管理的未来?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9-02-16 11:18:02

      由此引发了下一个变化——知识劳动成为企业中的主体。再有就是互联网时代来临了(参见拙作《互联网的本质》《管理随笔》,两书名为出版社所加,原名分别为“互联网创新之我见”“管理者随笔”)。接下来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机器系统与知识系统。

      过去是机器系统代替人力,未来是知识系统代替人力。即德鲁克所讲的以机器代替人力、以知识代替人力。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扮演的是拧螺丝的人,在这个岗位创造不了太多的价值,大多数价值全是靠机器的。当营销的创新人员离开了机器的时候,必须有一个系统的支持,使他变得工作有效率。无论营销也好、研发也好,还有技术活动领域,必须依靠知识系统提高每个工作者的效率,同时提高工作者工作的效率、提高“做工作”的成就感。

      如何建立知识系统?当营销系统、销售系统、市场系统当中,没有一个知识系统来支撑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人均销售收入和人均利润肯定是很低的,这是一个大问题。前几年华为有个数据,人均销售收入是132万。华为是互联网的宠儿,但自己不是互联网公司。华为必须是一家互联网的公司,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用互联网的方式共享大家的大脑。互联网不是给大家提供平台去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房子,而是共享人的智慧和大脑。Facebook正在这么干,如果华为不做互联网共享,很可能未来就没戏了。过去机器系统只是让工人转成工序,变成“做工作”的一个附属,按照工作的要求做好、做到位。在那个时代,劳动分工的实质就是工序的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是工序和工序之间的关系。所以分工之后的一体化是依靠机器实现的,因此是技术经济的一体化。营销和创新的工作者一旦离开了机器系统如何效率?必须要构建知识系统,这是正在发生的未来。

      一直以来,我们对知识工作者的概念认知是偏颇的,从管理视角来看,不应该分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这个分工带有歧视性。按聂卫平的说法,下围棋是重体力活动。并且,进行体力劳动不用脑子是不可能的。德鲁克说过,现在很多工人也都是知识劳动者。所以正确的概念是什么?从管理的视角来说,要区分的是“做物品的劳动者”和“做事情的劳动者”。现在真正遇到的麻烦不是白领、蓝领、知识劳动者的区分。其实如果你是做物品的劳动者,就依靠机器系统继续发挥长处。如果你脱离了机器系统,一定要依靠知识系统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这是我们没有学会的。原因在于,构建知识系统并不依赖于效率工程师或者传统意义上的经理人,而是依赖于每一个知识工作者的天赋、创造性和主动性,以及他们创造知识和贡献知识的意愿。这是关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