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文章正文

    加藤嘉一:一个写作者的终结就是茫了 三明治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9-02-20 17:38:54

      加藤嘉一:我从小比较喜欢看英文。初中三年级第一次出国去,产生了到联合国工作的愿望。所以我学英文、国际社会、地理很有动力。但直到高中毕业之前,除了田径有关的理论书和漫画,我没有主动读过一本课外书。小时候读过《三国演义》除外。那时我对文学没有兴趣,漫画自然会看一些。我喜欢《足球小将》和《灌篮高手》等。

      加藤嘉一:一开始我靠尽量不用花钱的方习,经常听收音机,还跟北大日语系同学结成语伴,第一个语伴是浙江温州人,我和她学了两年,每周1-2次。从“妈麻马骂”开始。到今天可能有朋友会说我的话有浙江口音。最麻烦的是声调,为了掌握声调,我花了大概两整周的时间,因为日语的声调都是平的。

      我进北大那一年,正好发生了,上课很不正常。我就经常在宿舍读,就像我初中读英文一样,读着读着就慢慢适应,学会阅读了。三个月后,我就能用汉语进行最基本的沟通,甚至讨论中国社会问题。专业课,一开始完全听不懂,很多老师普通话发音比我还差,而且他们上课时也经常自言自语。后来,我每次回到,听着儿化音都会很亲切。

      加藤嘉一:我记得2006或2007年吧,《瞭望东方周刊》开设一个叫“东游记”的专栏,邀请了几个老外来写在中国的和所思所想,经朋友介绍,我成为了其中一个作者。记得我第一篇文章的主题为“一个日本80后眼里的中国”之类的。

      加藤嘉一:对我的中文写作来说,一个转折点是2008年上半年开始在《凤凰博报》上写博客。每篇有几万到几十万的阅读量。不久,我就受张力奋先生的邀请在FT中文网开了专栏,那段时间,依我看,FT中文网正好处于突飞猛进的高峰期,我也是从中的受益者。之后,我就比较自然地在《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VISTA看天下》等开设专栏了。至于微博,我原来根本不打算开,那是时任《新周刊》执行主编的封新城先生推荐并鼓励我开的。我有IT恐惧,所以天涯BBS我没有上过,北大BBS还是上过的,了解一些校园内的动态和言论,毕竟是北大嘛,会有一些故事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我也看韩寒和徐静蕾的博客。

      但相比之下,我还是最喜欢看,《南方周末》每周必买,那时每天到北大东门的报亭买《新京报》,也买一些。每月买要花100块以上。报亭的叔叔也很懂行,对不同报刊的摆放都很有门道,我经常和他们交流,有很多碰撞。那种碰撞令我怀念。当时中国的纸媒,那个系统,是一个共同体。

      加藤嘉一:对,变成新的共同体。我认为时代的变化,有些事情是挡不住的。“标题党”是现在新的“合作制”。现在中国的新有点过于极端了。美国、英国、日本有社交,但是传统还是依靠原来的价值观和标准在发表自己的声音,内容和科技两者有时是竞争关系,最终怎么样是由读者说了算的,重要的是要让读者有选择。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