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文章正文

    对以来经济学类高频被引文献的浅析(三)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9-06-25 08:00:10

      20世纪80年代也是中计学发展的萌芽时期,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重视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会计研究》也逐渐成为会计学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学术期刊。1980年杨纪琬和阎达五的《开展我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李宝震的《论社会主义会计的原则》和杨纪琬《当前成本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在中国成本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1981年葛家澍的《论会计理论的继承性》,1982年杨纪琬和阎达五的《论“会计管理” 》,1983年葛家澍和唐予华的《关于会计定义的探讨 》等文献的发表无不表明中计学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生态经济学80年代在手掌痣的位置与命运我国开始兴起,1980年许涤新在《经济研究》上发表论文《实现四化与生态经济学》,1984年2月在召开了全国经济生态科学,成立了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会议强调了生态经济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年4月份马世骏和王如松在《生态学报》上发表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一文顺势而出,在之后的年份具有较高的引用指导地位。

      本文根据390篇高频被引文献的内容性质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经济学,其中研究内容属于微观经济学的高频被引文献190篇,占比48.7%,属于中观经济学的高频被引文献134篇,占比34.4%,属于宏观经济学的高频被引文献43篇,占比11%,其中无法鉴别其内容性质的高频文献数量为23篇,占比5.9%。从总发表量上看,研究内容为微观和中观经济学的文献的比重较高,超过80%的比例,宏观经济学的比重明显偏低,微观经济学的比重最高,接近半数[1];从总被引量上看,研究内容为微观经济学的文献的总被引量为193435次,中观经济学为66818,宏观经济学为31017次,微观经济学的被引总量远远超过中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被引总量之和;从趋势上看,初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波动较大,比重较小,中观经济学的比重明显较高,1979-1993年期间,微观经济学年均文献量为3篇,宏观经济学年均文献量为0.86篇,中观经济学年均文献量为5.1篇。1993年之后,中央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微观经济学和中观经济学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中,微观经济学一直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年均文献量为5.92篇,中观经济学波动较大,但是总体较低,年均文献量为2.52篇。1993-2004年期间,宏观经济学的比重明显偏低,年均文献量为0.58篇,2004年之后宏观经济学受到了中国和中国经济学界的重视,年均文献量为1.77篇。期间波动较大的两个时期,2008年和2016年。2008年关于低碳经济和企业经济等非中观的研究内容广受重视,所以微观和宏观的文献较多,中观的文献较少;2016年,关于供给侧的高频被引文献数量超过半数,因此2016年宏观经济学的文献数量明显超过微观和中观经济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私密漫画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