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文章正文

    中国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构架与创新发展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8-12-15 09:09:14

      一是以刘国光为代表的“宽松派”。在宏观调控的目标上,主张追求总供给略大于总需求,形成一种“有限买方市场”的宽松,为经济体制及经济增长质量 的提高与结构的优化创造条件;在政策取向上,主张“稳中求进”,反对以通货膨胀的手段促进经济增长。(注:刘国光:《〈不宽松的现实与宽松的实现〉序》, 载《刘国光经济文选(1991-1992)》,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年。

      二是以吴敬琏为代表的“协调派”。认为以市场为取向的必须协调配套,由于缺乏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和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掌握的宏观(总 量)调节手段,集中必要宏观决策;在政策取向上,与“宽松派”相似,主张采取偏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营造一个宏观经济关系比较协调的良好。(注:参 阅吴敬琏:《关于经济体制的若干理论问题》,《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88年第59期;《中国经济的整体设计》,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年; 《再论保持经济的良好》,《经济研究》1985年第5期;《当代中国经济:战略与实施》,上海远东 出版社1999年。

      三是以厉以宁为代表的“非均衡派”。厉以宁以其“非均衡”理论为基础,在经济运行机制与宏观调控体系上主张由市场机制进行基础性的第一次调节,进行事 后的第二次调节,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政策取向上,认为一定的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应主要通过需求管理政策优先解决失业问题。(注:厉以宁:《社 会主义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6年;《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市场经济体制与调 节》,载于光远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财经出版社1992年。

      微调经济思想的理论来源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的中性政策理论、“松紧搭配”的政策理论及预期理论,在国内则来源于刘国光、戴圆晨等的“宽松”思想 与张卓元等的“稳中求进”思想。陈东琪将这一思想系统化了。他在《时期宏观经济政策选择——兼论宏观经济政策的操作》(《经济学动态》1987年第9 期)一文中强调,政策的指导思想和操作要树立微调意识,用小调整代替大调整;在《当前需求控制的主要目标——兼论“稳中求进”的思》(《经济研究》1988年第 2期)一文中进一步阐述了微调的观点,从长期动态的角度讨论了如何在干预中贯彻微调思想;在《强波经济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学》(湖南出版社1995年)中明确提出了“双向微调”的思想与中性政策理论;在《微调论——走出短缺后的中国经济与政策》(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9年)对其微调思想作了进一步的系统化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操作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