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文章正文

    【理论动态】 贾根良:中国经济学教育书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8-08-19 01:52:29
    评价体系中突出中国问题意识,建立自主的本土学术规范,这是目前我国经济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大量引进海归肇始于2005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中国经济学教育十年回顾”研讨会,在该会上,复旦大学的一位著名教授提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应该减少培养本土的经济学博士,而专注于为西方国家输送优秀的博士生。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提议竟然得到了不少的赞成,笔者在当时就对这种提出了,针锋相对地提出经济学高级人才应该主要由国内来培养(贾根良,2006)。正是在这种影响下,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高等学校的经济学院掀起了一股高薪引进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名牌大学毕业博士以及在海外招聘经济学院院长的热潮,这一势前仍有增无减,相应地,在学科评估的教师队伍建设这一项指标中,海归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地加码。

      与自然科学领域不同,我国高等学校经济学教师大规模招聘海归的做法不利于我国经济学的健康发展,存在着以下严重弊端。首先,西方主流经济学垄断了发达国家的名牌大学,它所的新主义意识形态不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格格不入,而且其理论范式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其政策主张与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相冲突。其次,近十多年来,我国引进的“海归”几乎是清一色学习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的非主流经济学的“海归”屈指可数,学习经济思想史的几乎没有,这种大规模的引进海归必将加强西方主流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教育中的支配地位。最后,2014年在法国发生的经济学教育事件说明,一旦西方主流经济学彻底了中国经济学界,不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等学科,而且西方非主流经济学各流派和经济学创新在中国都将陷入更严重的危机之中。(贾根良,2016)

      鉴于经济学专业海归主要是在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由西方主流经济学存在严重缺陷的一元化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笔者提出以下。首先,我国高等学校经济学专业教师引进的海归不应超过教师招聘总数的三分之一,经济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主要靠国内多元化经济学教育体系培养。其次,大规模缩减经济学专业领域中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项目,因为这些“千人计划”的人才不仅基本上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一元化教育体系的产物,而且许多还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教育体系在国内不遗余力的推行者,例如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对国内经济学学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