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法律论文 → 文章正文

    杨晓林:“家事法苑”群主的大情怀|来源:《法律与生活》杂志2017年4月(上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8-12-07 11:48:18

      早在2010年,《法律与生活》记者就被杨晓林律师拉进他组建的“家事法苑”家事法主题QQ群时,见到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家事无小事”。这是他的口头禅,也是他从事13年家事诉讼业务的总结,“我们所代理的家事案件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我们的‘恐怖’记忆。家事案件的烦琐,没有‘最’,只有‘更”’。

      与诸多“怀着强烈的要改变自己命运的”而从地方走进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人不同,杨晓林于2003年从河南省濮阳市来到,则与梦想无关。

      “我是一个宁做鸡头不为凤尾的人,我本来没打算来。但因妻子工作变动来就业后,我也只好来了。”进京前,杨晓林在河南省濮阳市党校从事了10年法律教学工作。其间,他考取了律师执业资格证,并成为当地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兼职律师。

      按照惯有思,初到,杨晓林原打算继续在高校当教师。但他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学校。于是,杨晓林“咬牙”做了专职律师,并决定从“0”接触的婚姻家事类案件入行。

      杨晓林曾有三年兼职律师经验,但一直从事知识产权专业,不仅小有基础,也结识了很多相关知名律师。“我脸皮特别薄,不好意思投奔已在立足的、相熟的知识产权律师。我就想着先做出点儿成就来,再找人家。”杨晓林腼腆地道出当初自己放弃知识产权专业的个中原因。

      就在杨晓林对专业方向踌躇之际,他的好友、在上海执业的贾明军律师一语点醒了他,“他对我说,你别总想着去做知识产权律师,你总得先解决问题吧!你不妨先拿婚姻家事案件做个过渡,然后再做知识产权律师。其实,那时候我特别看不上婚姻家事类案件,不仅是因为收费太低,而且也觉得太简单了”。只是,让杨晓林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这个曾经的“过渡”,成为自己现在的“坚守”。

      13年来,杨晓林坚守着婚姻家事诉讼的专业道。而这个走专业化道的决心,由来已久。“我在南京师范大学读的专业是教育。这个专业,、经济、法律、历史、社会学都会涉及。所以,我什么知识都知道一点儿,但什么领域都不精。大学毕业后,我到了党校工作。当时,我特别迷茫,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长项。我该怎么办?后来,我觉律的前景不错,就选择研究和教授法律。”杨晓林说。正是政教专业的“阵痛”让他明白,不能“万金油”式地下去,一定要走专业化道。

      2004年,杨晓林成为乃至全国最早一批纯粹做婚姻家事类诉讼的专业律师。中婚姻研究会理事郝惠珍律师说:“婚姻案件,同样成就大律师。”而杨晓林就是其中之一。

      在律师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若想走得快,请选择独行;若想走得远,请选择同行!”一个人单打独斗,精力所限,终归是一个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办案律师;而团队模式可以通过发挥各自在知识、资源、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形成规模效应。因此,在婚姻家事类诉讼专业化道上前行时,杨晓林一直在寻求志同道合的“同行者”。

    [1] [2] [3] [4] [5]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